起源 (摘錄文建會)
農 曆 七 月 十 五 , 是我 國 民 間 的 一 個 重 要 節 日 。 佛 教 徒 稱 之 為 盂 蘭 盆 節 , 道 教 徒 則 稱 為 中 元 節 。 事 實 上 , 這 個 節日 和 周 朝 在 七 月 舉 行 的 幾 項 祭 禮 也 有 著 內 在 的 聯 繫 。 《 禮 記 》 「 月 令 」 篇 上 說 : 「 是 女 也 (七 月 ) , 農 乃 登 榖 , 天 子 嘗 新 , 先 薦 寢 廟 」 。 在 收 穫 的 季 節 , 天 子 象 徵 性 的 以 新 榖 祭 祀 祖 廟, 表 達 對 祖 先 的 敬 意 。 由 於 祖 先 崇 拜 在 中 國 人 的 信 仰 中 占 了 相 當 要 的 一 環 , 所 以 「 薦 新 」 的習 俗 得 以 存 活 數 千 年 , 甚 至 在 它 已 從 國 家 祭 典 中 消 失 以 後 , 民 間 都 還 保 持 著 薦 新 的 習 俗 , 並且 集 中 在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舉 行 。
其 餘在 七 月 舉 行 的 祭 典 還 有 七 月 初 七 的 七 夕 節 及 七 月 十 四 的 秋 禊 。 兩 者 的 特 徵 都 和 兩 性 相 會 有 關。 禊 , 如 同 祓 除 , 是 在 水 邊 舉 行 的 洗 滌 身 心 的 儀 式 。 但 祓 禊 舉 行 的 場 所 往 往 也 成 為 男 女 相 會的 所 在 。 七 夕 更 是 明 顯 地 以 牛 郎 、 織 女 相 會 為 主 題 。 綜 上 所 述 , 我 們 可 以 說 , 七 月 舉 行 的 活動 都 以 溝 通 為 方 式 ( 不 管 是 世 代 或 兩 性 的 溝 通 ) , 目 的 在 求 取 更 美 好 的 新 生 活 。
因 為固 有 的 民 間 信 仰 提 供 了 適 當 的 土 壤 , 所 以 佛 、 道 兩 家 的 教 義 得 以 迅 速 的 生 根 發 芽 。 所 謂 的 中元 節 , 也 就 是 它 們 結 出 來 的 果 實 。
中 國 的 佛 教 行 事 承 襲 印 度 舊 制 , 在 夏 季 有 三 個 月 安 居 靜 修 之 節 期 。據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卷 廿 九 引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的 說 法 : 「 四 月 十 五 日 乃 法 王 禁 足 之 辰 , 釋 子 護 生之 日 。 僧 尼 以 此 日 就 禪 剎 結 夏 力 , 又 謂 之 結 制 。 蓋 長 養 之 節 在 外 行 恐 傷 草 木 蟲 類 , 故 九 十 日安 居 , 至 七 月 十 五 日 解 夏 , 又 謂 之 解 制 」 。 在 安 居 期 間 , 僧 尼 與 俗 世 的 交 流 減 至 最 低 , 到 了七 月 十 五 解 制 之 後 , 才 又 開 始 一 個 新 的 生 活 周 期 。 因 此 , 七 月 十 五 象 徵 著 復 活 與 新 生 。
七 月十 五 日 同 時 又 是 盂 蘭 盆 節 。 「 盂 蘭 盆 節 」 一 詞 , 來 自 佛 經 中 的 目 蓮 救 母 故 事 , 是 梵 文 U l a m b a n a 的 譯 , 原 意 為 「 救 倒 懸 」 , 也 就 是 解 救 在 地 獄 裡 受 苦的 鬼 魂 。 據 《 佛 說 盂 蘭 盆 經 》 ( 西 晉 武 帝 二 六 五 - 二 九 0 時 由 竺 法 護 翻 譯 ) 記 載 :
大 目乾 連 始 得 六 通 , 欲 度 父 母 報 乳 哺 之 恩 。 即 以 道 眼 觀 視 世 間 。 見 其 亡 母 生 餓 鬼 中 。 不 見 飲 食 ,皮 骨 連 立 。 目 連 悲 哀 , 即 缽 盛 飯 往 餉 其 母 。 母 得 缽 飯 , 便 以 左 手 障 飯 , 右 手 摶 飯 , 食 未 入 口, 化 成 火 炭 , 遂 不 得 食 。 目 連 大 叫 悲 號 啼 泣 , 馳 還 白 佛 , 具 陳 如 此 。 佛 言 汝 母 罪 根 深 結 , 非汝 一 人 力 所 奈 何 。 … … 吾 今 當 為 汝 說 救 濟 之 法 。 … … 佛 告 目 連 , 十 方 眾 僧 於 七 月 十 五 日 僧 自恣 時 , 當 為 七 世 父 母 , 及 現 在 父 母 厄 難 中 者 , 具 飯 百 味 五 果 汲 灌 盆 器 , 香 油 錠 燭 床 敷 臥 具 ,盡 世 甘 美 以 著 盆 中 , 供 養 十 方 大 德 眾 僧 。
目 連依 法 施 行 後 , 其 母 果 然 得 以 脫 離 一 切 餓 鬼 之 苦 。 仁 慈 的 目 連 就 告 訴 佛 祖 , 將 來 佛 門 弟 子 行 孝順 者 , 亦 應 奉 盂 蘭 盆 供 養 。 佛 祖 聞 言 大 悅 , 便 傳 言 弟 子 們 , 年 年 七 月 十 五 , 為 七 世 父 母 作 盂蘭 盆 施 佛 與 僧 。 從 此 中 元 節 供 盂 蘭 的 習 俗 便 廣 為 流 傳 。
到 了南 北 朝 時 , 宗 懍 ( 約 四 九 八 ─ ─ 五 六 五 ) 的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就 已 記 載 : 「 七 月 十 五 日 , 僧 尼道 俗 悉 營 盆 供 諸 佛 」 。 所 謂 營 「 盆 」 , 應 來 自 於 當 時 佛 教 徒 的 誤 解 。 他 們 將 原 意 為 「 救 倒 懸」 的 「 盂 蘭 盆 」 誤 會 成 「 裝 飾 美 麗 的 盆 子 」 , 於 是 競 相 以 木 、 竹 等 材 料 雕 鐶 精 美 的 圖 案 , 並加 上 花 葉 的 裝 飾 , 極 盡 工 巧 。
北 齊人 顏 之 推 ( 五 三 一 ─ ─ 五 九 一 以 後 ) 的 《 顏 氏 家 訓 》 卷 二 ○ 中 也 說 : 「 及 七 月 半 , 盂 蘭 盆 望於 汝 也 」 。 可 見 當 時 七 月 十 五 作 盂 蘭 盆 會 的 習 俗 已 在 大 江 南 北 廣 泛 流 傳 。 而 梁 武 帝 ( 五 ○ 二 ─ ─ 五 四 九 ) 以 一 國 之 君 在 宮 中 舉 辦 盂 蘭 盆 蘭 會 , 多 少 也 帶 動 了 國 內 信 佛 的 風 氣 , 使 得 盂 蘭盆 蘭 會 成 了 個 固 定 的 節 日 。
道 教的 中 元 肇 始 於 五 斗 米 教 的 三 官 之 說 。 據 《 三 國 志 》 「 張 魯 傳 」 注 引 《 典 略 》 記 載 :
光 和中 , … … 漢 中 有 張 修 , … … 修 為 五 斗 米 道 。 … … 為 鬼 吏 , 主 為 病 者 請 禱 。 請 禱 之 法 , 書 病 人姓 字 , 說 服 罪 之 意 。 作 三 通 , 其 一 上 之 山 , 著 山 上 。 其 一 埋 之 地 , 其 一 沈 之 水 , 謂 之 三 官 手書 。
三 官的 信 仰 又 發 展 出 三 元 之 說 , 且 約 在 六 朝 未 就 已 確 立 。 六 朝 古 道 經 中 的 《 玄 都 大 獻 經 》 上 說 :
七 月 十 五 日 , 中 元 之 節 也 。 … … 是 日 地 官 校 閱 , 搜 說 眾 人 , 分 別 善 惡 。 諸 天 聖 眾 , 譜詣 宮 中 , 簡 定 劫 數 人 鬼 簿 錄 , 餓 鬼 囚 徒 , 一 時 俱 集 , 以 其 日 作 玄 都 大 齋 , 敵 於 玉 京 。 及 採 諸花 果 , 世 間 所 有 奇 異 之 物 , 玩 弄 服 飾 , 幢 幡 寶 蓋 , 莊 嚴 供 養 之 具 , 清 膳 飲 食 , 百 味 芬 芳 , 獻諸 眾 聖 , 及 與 道 士 。 與 其 日 月 講 誦 是 經 , 十 方 大 聖 , 高 錄 靈 篇 , 囚 徒 餓 鬼 , 當 時 解 脫 , 一 俱飽 滿 , 免 於 眾 苦 。 得 選 人 中 , 若 非 如 此 , 難 可 拔 脫 。
因 為中 元 節 是 地 官 赦 罪 之 日 , 因 此 道 士 都 在 這 一 天 誦 經 , 作 法 事 以 三 牲 五 果 普 度 十 方 孤 魂 野 鬼 。
因 為 盂 蘭 盆 會 及 中 元 節 的 最 終 目 的 都 在 於 普 度 眾 生 , 時 日 一 久 , 兩者 之 間 的 界 限 就 逐 漸 模 糊 , 形 成 了 目 前 這 個 以 孝 順 、 博 愛 為 宗 旨 的 節 日 。
鷄籠中元祭(摘錄基隆中元祭網站)
中元之祭有本有源,千載流傳約定成俗;依據道教說法,中元祭乃起源於 農曆七月十五日 地官生日,掌管地獄的地官大帝一時興起慈悲心,行大赦旨令,使地獄釋放眾鬼囚;從 農曆七月初一 起,孤魂幽靈得以重返陽間接受一個月的祭祀施食,以激起其向道之心。
鷄隆中元祭,起緣於咸豐元年(1851)八月之漳泉械鬥,雙方死傷眾多;挑釁報仇即將發生的時候,有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,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;取代以字姓輪值主普,輪流舉辦中元超渡、普施孤魂幽靈,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,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野蠻行為;達成社會和諧,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,行之已有152年,堪稱歷史悠久。
基隆中元祭慶典開始於咸豐五年(1855);由張廖簡、吳、劉唐杜、陳胡姚、謝、林、江、鄭、何藍韓、賴、許等十一字姓,依抽籤次序輪流當值主普。至民國43年由李、郭、王、楊、曾、黃、柯蔡、邱丘、蘇周連、鐘蕭葉、白、余徐涂、董童等字姓組成聯姓加入主普的行列成為十二個單位,輪流主普,後在民國70年聯姓中的郭、李二姓脫離聯姓會,而黃姓也在民國74年獨立成為目前的十五個單位。
雞籠中元祭慶典自農曆 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,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,十四日放水燈遊行,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、跳鍾馗, 八月一日 的關龕門,慶典儀式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。
民俗慶典,具有對社區居民之潤滑調和功能,激發社區總體營造意識的作用。經過歲月的洗鍊,雞籠中元祭慶典昇華為雅俗共有共享之人文活動;觀眾可參與宗教活動,滿足心靈之慰藉,亦可作為民俗藝術之旅,欣賞地方文化特色。
每項基隆中元祭慶典皆有其歷史傳統、文化內涵及民俗意義;開龕門的意義是《使孤魂幽靈皆能於農曆七月至陽間領受甘露法食,和聽經聞懺,並得以解脫》。「斗燈」代表著同姓血緣生命共同體的濃厚關係,其上有尺、剪刀、秤、劍、鏡子各自代表著「古老傳統」的吉祥意義,字姓手爐的交接象徵著「代代薪傳」;放水燈頭是為水上孤魂照路,招引至陸地共享。七月十五日跳鍾馗,其意為押孤魂回府; 八月一日 的關龕門儀式,令使孤魂回歸冥界免遺害世間;農曆七月基隆中元祭慶典儀式全部圓滿結束。
鷄雞籠中元祭能有今天規模成為舉世矚目的年度盛會,皆歸功於每年輪值主普宗親會的出錢出力,精心策劃;希望能借助此項慶典,凝聚各宗親會力量,發展基隆市成為國際響亮的觀光城市;同時使市民更加團結,共同為基隆的未來發展而努力。
留言列表